了解国外的食品追溯
2018-03-30
目前,食品可追溯体系在全球被公认为是从根本上预防食品安全风险的主要工具之一。国外对于追溯体系的建设开始较早,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应用可追溯体系进行农产品的质量管理,并逐渐从单一的牛肉制品向蔬菜粮食领域渗透、从仅针对出口领域向整个农产品市场扩展。让我们一起看看,欧美国家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方面有哪些好点子。
欧盟成立欧洲食品安全局对食物安全管理承担主要责任,成员国和欧盟共同执行食物安全管理政策。食品产业受成员国有关机构的监督,这些机构同时受欧盟的管理,欧盟委员会也参与对欧盟的食物安全管理。
2001年,欧盟开始在成员国内部建立牛肉产品追溯系统。2002年进一步将追溯范围扩大到全部食品,规定对食品、饲料、供食品制造用的家畜, 以及与食品、饲料制造相关的物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的各个阶段强制建立可追溯体系,并明确提出禁止进口非追溯产品。欧盟各国普遍采用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推出的“EAN·UCC”系统来开展质量安全追溯,要求为每一地块建立农药、肥料等的使用情况报备体系,以监控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其中英国率先建设了基于互联网的牲畜跟踪系统(CTS),实现了牲畜整个生命周期的情况记录。在此基础上,有些成员国还别出心裁设置了其他信息搜集工具,比如动物护照等。以德国为例,一头牛的护照至少应包含出生日期、来源地、耳标号码以及所有者姓名、地址。
美国食物安全的监管特点是食物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由多个部门负责,主要负责部门为农业部、卫生和公共事业部及环境保护署,分别负责农产品、葡萄酒和饮用水等不同产品。此外,美国商业部、财政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也不同程度地承担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能。
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畜牧业大国,于2001年建立了国家牲畜标识计划(NLIS) ,即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采用由NLIS认证的瘤胃标识球或耳标对牛、羊进行身份标识,由国家中央数据库对记录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可以对动物个体从出生到屠宰的全过程实现追踪。
西班牙政府对牲畜的养殖、屠宰、加工等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识别和追踪机制,农场的每头牲畜自出生起便在耳上钉上识别牌,将信息录入电脑,建立档案,牲畜在屠宰时要调查原档案,并进行严格检疫,产品公司、超级市场所进的各种肉类均有产地证明,一旦发现质量等问题,均能迅速追溯其来源。
2000年起,英国农业联合会和全英4000多家超市合作,建立了食品安全“一条龙”监控机制。目的是对上市销售的所有食品进行追溯,如消费者发现购买食品存在问题,监管人员可以很快通过电脑记录查到来源。对于农产品,不仅可以查出源于哪家农场,甚至连使用的农药剂量都有据可查。